2月17日,珠江水产研究所水产疫苗工程技术中心陈总会、巩华、赵长臣、江小燕、杨志群等组成专家团队,到中山市三角镇开展水产疫苗临床试验点现场调研,为疫苗申报工作开好局。
鲫是我国主要养殖养殖的淡水鱼类之一,2020年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3234.64万吨,鲫的产量达到274.85万吨,约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8.50%。但每年疫病暴发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细菌性败血症是严重危害鲫鱼在内的所有淡水养殖鱼类的疾病之一。为了保障鲫的健康养殖生产,提高细菌性败血症免疫防控效果,珠江所对鲫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败血症二联灭活疫苗开展试验研究工作,完成了疫苗的实验室构建、中间试制工艺、产品质量控制等各项工作,并与相关单位按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规定协议开展临床试验。中山三角镇多年来从事水产养殖,珠江所科技人员在该镇的草鱼、鲫鱼等传统养殖品种的提质增效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因此专家团队在该镇的重点养殖场开展现场调研活动,并探讨现场布局布置、人员分工、合作时间、实验动物来源、规格和投入品等临床试验有关事宜,取得良好成效,双方一致同意合作,开展鲫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败血症二联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工作,为2022年的疫苗临床申报工作打开新局面。
此外专家团队还冒雨考察了池塘健康养殖,就草鱼越冬综合征、鲫鱼粘孢子虫病、草鱼出血病等开春管理,现场进行了技术指导,受到养殖一线的热烈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