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李伟副研究员为首席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龟鳖遗传育种创新团队联合博瑞迪成功发布国内首款中华鳖育种双芯——5K“珠芯1号mini”与50K“珠芯1号Pro”,覆盖“初筛-精筛”全育种流程,为中华鳖产业提质增效,选育优质、高产、高抗、耐密等优异性状的中华鳖良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图1 “珠芯1号”育种芯片
中华鳖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食同源,自古就被视为滋补佳品和水中珍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是我国重要的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中华鳖养殖产业发展迅猛,2024年商品鳖年产量达54.16万吨,消费市场对优质高产中华鳖品种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我国已育成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鳖新品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良种匮乏及覆盖率低的问题。然而,这些新品种主要以生长性能为目标,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不仅选育周期长,还缺乏对抗逆、抗病、饲料利用率以及裙边等性状的关注。而且,中华鳖性成熟时间晚,传统选育技术效率低、周期长,大大增加了良种选育的难度。因此,以全基因组芯片为关键切入点,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等新一代育种技术,可有效提高育种精准度和选育效率,是中华鳖种业振兴的关键。

图2 育种芯片SNP位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两款芯片均基于 “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 + 靶向测序基因型分型技术(Genotyping by Targeted Sequencing, GBTS)” 开发,形成 “互补协同、无缝衔接” 的技术优势,具体可概括为四大亮点:第一,位点严格筛选,遗传信息精准适配需求;第二,梯度化位点配置,覆盖育种全流程;第三,技术体系同源,场景覆盖全面且数据无缝衔接;第四,数据稳定可靠,成本效益最优。可应用于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新品种培育、群体家系构建及系谱梳理、保种分析、品种鉴定等龟鳖育种保种工作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选择信号分析、群体遗传进化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鉴评等龟鳖基础研究。

图3 中华鳖育种经济性状的GWAS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