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江所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创新团队在亚热带大型河流野生鱼肠道微生物群的共生模式与演化机制领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首次系统分析了珠江中下游42种野生淡水鱼类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发现宿主特异性、地理环境与栖息地类型等共同塑造了肠道微生物群落。该研究首次在亚热带复杂河流生态系统中验证了宿主-微生物“系统共生”现象,并揭示了鱼类与核心菌群的共进化关系。此外,研究团队发现,珠江中下游密集的人类活动(如水利工程)可能通过改变栖息生境,间接影响鱼类肠道微生物群的稳定性,进而威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该研究为解析宿主-微生物协同进化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理解野生鱼类宿主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研究结果以“Variable phylosymbiosis and cophylogeny patterns in wild fish gut microbiota of a large subtropical river”为题,发表于美国微生物学会旗下国际知名学术期刊《mSphere》(中科院二区)。该研究得到了珠江所自主创新项目(2023CXYC6, 2024CXYC5)、珠江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创新团队项目(2023TD10)和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珠江流域渔业资源与栖息地调查)等项目联合资助。珠江所为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珠江所刘亚秋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李捷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